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公关世界

公关世界

PR World

简  介:上半月,立足行业前沿,全面评述行业发展。独家报道最受瞩目的公关人物,最前沿的公关理论,最贴近实际的公关策略,最热点的公关案例,为读者提供最有借鉴价值的资讯,打造公关领域的优质资讯和行业交流平台。 下半月定位面向全国书画家、收藏家、拍卖行、画廊以及各类艺术品经营厂家,为其提供各类艺术品资讯和最新艺术品行业动态,并通过对有品质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推荐,引导艺术品爱好者正确消费,引领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
  • 创刊时间:1993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石家庄市师范街4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2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178/C
  • 邮发代号:18-19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0期

第十一期中国公共关系讲坛在京举办 (1-1)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陈晓[1] (2-4)

数智化时代高校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研究 胡森林[1] (5-7)

网络安全视角下的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董军[1];李旭晨[1];陈平[1] (8-10)

智媒视域下课程思政与课程美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杜宏宇[1] (11-1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华翎森[1] (14-16)

增值性评价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熊琳[1] (17-19)

数字教育新利18平台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李丽霞[1] (20-22)

数字时代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与心理健康水平协同提升策略 王晶[1];李妮娜[2] (23-25)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学生隐性价值观传播路径研究 梁永春[1] (26-28)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中AI赋能的群体画像与问题调整对策优化 唐永红[1];李梅[1] (29-31)

心理资本视域下发展型资助对受助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陈曹鎏[1] (32-34)

民办高校教师高质量培养与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丁飞悦[1] (35-37)

新质生产力下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徐小婷[1];陈梓璇[1];莫璟昊[1] (38-40)

创新创业与公共关系视角下《运营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探究 陈振鹭[1] (41-43)

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王澜钧[1] (44-46)

“三进三赋能”——职业院校拓展社会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路径研究 李若辰[1] (47-49)

中小型城市应用型高校育人和本地就业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农丽婵[1] (50-52)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易杰[1] (53-55)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殷柯望[1];路晓丽[1] (56-58)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意蕴、现实困顿与实践理路 王晶晶[1];范泽坤[1] (59-61)

“双新”背景下项目式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甄丽[1];曹宇轩[2];李艳芹[3] (62-64)

石油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特质分析与培养研究 安熠哲[1];吕忠媛[1];方晓玲[1];蒋波[1];吴阳[1] (65-67)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模式研究 冯丽莎[1] (68-70)

基于动态系统论的非遗活化与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协同模型构建的理论研究 秦雪敬[1];郭炳均[1] (71-73)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 周小楠[1] (74-7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红·船领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例 金明利[1] (77-79)

基于实践反思的幼儿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牛琀[1] (80-82)

河北省大学生毕业留冀意愿与区域发展前景的关联研究 王依凡[1];安彦杰[1];张海岩[1] (83-85)

人本与技术:论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几对关系 于浩[1];田瑾[2] (86-88)

问题链教学法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师生协同实践机制构建 陈洁[1];姚婕[1] (89-91)

公共协同理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影响及对策 高林行[1] (92-94)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政课中的运用探析 高尚[1] (95-97)

基于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研究 李海燕[1];袁壮[1];薛伟杰[1] (98-100)

教育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李洋[1] (101-103)

非遗美育在职业高校的应用研究——以宁夏某高职院校为例 汪丽媛[1] (104-106)

基于动态学情分析的中高职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与优化路径 张露[1];胡敏捷[1] (107-109)

工匠精神融入《智能财税》课程知识体系重构研究 胡汶廷[1] (110-113)

厦门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文婷[1] (114-116)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公共协同路径 沈永飞[1] (117-119)

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研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例 唐让操[1] (120-122)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策略 刘福路[1] (123-125)

“三位一体”机制下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史可悦[1] (126-128)

立德树人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王雨薇[1] (129-131)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吴越[1];安伯欣[2];杨雯[3] (132-134)

“国风热”背景下Z世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路径研究 于晓涵[1] (135-137)

斯洛特对休谟同情偏私性问题的应对 李自源[1] (138-140)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破立”审思与优化路向 秦臻[1];葛军[1];孙勇强[1] (141-143)

法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与构建研究——以国际私法课程为例 王赫一[1] (144-146)

基于认知建构主义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王爽[1] (147-149)

可供性视角下遗址性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研究 王哮天[1] (150-152)

AIGC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伦理风险及规避 宋小洪[1] (153-155)

基于案例研究的数字化赋能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杨越[1] (156-158)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丽萍[1] (159-161)

论所有权保留交易中买受人权利的实现 宋健波[1] (162-165)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乔梁[1] (166-168)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双碳”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改革研究 邱会珍[1] (169-171)

劳模精神赋能职业院校技能报国价值观培育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张建佩[1];张侃[1];林萍[1] (172-174)

“两个结合”视域工会工作创新性发展研究 周丽[1] (175-177)

公共关系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提升路径 阿布都肉苏力·阿布都力木[1] (178-180)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数智技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路径探索 陈荔弦[1] (181-183)

高校课程思政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与保障措施 冯希玲[1] (184-186)

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协同过程”育人机制 沈文秀[1];石越[1] (187-189)

三维共建组织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易湖停[1] (190-192)

通过技能竞赛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研究 桑凤丽[1];李婷婷[2] (193-195)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孔令达[1,2] (196-19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