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素质教育
Western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简 介:《西部素质教育》是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进修分会指导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教育界,以“重点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素质教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动向与经验,打造西部地区素质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进步”为办刊宗旨,恪守“追踪教育研究前沿,关注教育实践热点,探索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教学信息,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办刊理念,旨在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素质教育领域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乃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研究成果,搭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素质教育的交流平台,并通过开展高端研讨会、专家约稿和论文征集等活动,为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研究、交流实践经验、互通研究信息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
- 主管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201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71号19号楼10-12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401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80/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9期
高等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研究
张洪宇[1];杨文[1];庄春龙[1];黄光勤[1];沈小东[1];成镭[1];彭伟[1];甘飞[1];许宁格[1]
(1-4)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五元四驱协同育人机制设计与实施策略
李攀[1];罗建国[1];付小伟[1];周吉涛[1];杨琪琪[1]
(5-9)
新文科视域下基于协同育人的“三创”教育研究
韩莹[1]
(10-13)
数智时代高校构建MPAcc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罗翔[1];陈卓[1];李政[1]
(14-17)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三个课堂圈层式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究
王俊华[1];王立柱[1]
(18-21)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下商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晓娣[1];张舒羽[1];王玉晶[1];高天明[1];张胜强[1]
(22-25)
基于能力培养与需求契合度分析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N高校为例
张节松[1];郝蕾[1];柯胜强[2];代俊杰[3];陈小虎[1]
(26-30)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生态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究
刘刚[1]
(31-35)
基于应用导向的“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许莉[1];温思裕[1]
(36-39)
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论文选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冰冰[1];万凡舒[1];陈金连[1];刘昀[2]
(40-44)
地方高校新利官网网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讨
王璇[1]
(45-49)
医学院校师生阅读现状调查
栾婷[1];秦术乐[2];徐抒[1];刘涛[1]
(50-54)
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效能提升路径
张未[1];王佳媛[1]
(55-58)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朱彩蝶[1];劳东青[2];吴刚[1]
(59-63)
“国培计划”实施背景下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策略
龚紫斌[1]
(64-67)
高校“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
刘奕[1];刘文涛[1]
(68-71)
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课程的价值意蕴、面临困境与路径选择
党永林[1];秦静[2]
(72-76)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
陈凯[1];张紫昭[1];张艳阳[1];邵峰军[1];史光明[1];黄军朋[1]
(77-81)
“大思政课”背景下法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祝丽娟[1]
(82-86)
美育融入涉农类专业“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赵海涵[1]
(87-93)
模拟临床实境下临床思维及技能操作能力训练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王丽丽[1];田新[1];肖祖刚[1];李翠莲[1];杨曦琳[1]
(94-97)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郭先华[1];余燕玲[1];罗群[2];孙一文[1];詹惠文[1]
(98-102)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与优化路径
张敏[1]
(103-106)
新文科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普惠金融方向为例
傅利福[1];马丹[1];倪禾[1]
(107-111)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
李慧卿[1];陈雪涛[1];曹叶霞[1];张倩[1]
(112-115)
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张荻[1];汪洋[2]
(116-120)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
张强英[1];陈家乐[1];肖族军[1];崔小梅[1]
(121-124)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考表达倾听能力的培养
方钦梅[1]
(125-128)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杨田贵[1,2]
(129-132)
数字化赋能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困境与策略探索
罗丹[1]
(133-137)
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寻
尹文静[1];张红[1]
(138-141)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行动路径
岳刚毅[1];田珍[2];曹亚军[3]
(142-145)
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环境地质学”智慧课程建设研究
马雪洋[1];罗君[1];何琴[1];刁晓楠[2];刘玉梅[1]
(146-150)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张宇博[1];吕晓峰[1]
(151-154)
基于知识图谱的“运筹学”课程智慧教学改革
刘明广[1];李高扬[2]
(155-159)
基于AI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视频制作与应用——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王瑞阳[1];陈华鑫[1];关博文[1];盛燕萍[1];吴永畅[1];马晓燕[1]
(160-163)
粤北乡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自我效能现状分析
林育曼[1];陈郁娴[1]
(164-167)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肖伟晶[1];胡紫薇[2];万宏鹏[1]
(168-171)
英语师范专业“教师礼仪”课程建设探索
黄智广[1]
(172-176)
药学类硕士研究生求职过程对就业意愿实现的影响分析
石乔梓[1];伟尧[1];张森[1];周凌蕾[2]
(177-181)
西部地区高校实施夏季小学期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李新文[1];李昌[2]
(182-186)
基于“三融五流”模型的数字旅游场景可视化营销教学改革——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为例
宋立[1];陆明华[1];陈欣[1]
(187-190)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为例
陈船[1];张成选[1]
(191-19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烹饪职教课程标准共建研究
周晓阳[1]
(195-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