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Journal of Film Studies
曾用刊名:电影理论研究
简 介:电影理论研究在当下中国话语走出去的时代理念下,是一个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学术理论层面来讲,都是一个进行国际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杂志乘着当前“华语电影”无论在创作实践上,还是在理论话语上都是一个成熟的概念,而在西方电影理论界中,关于“华语”电影的“跨文化”“跨区域”等诸多研究范式已经成为显学。“华语电影”概念最初也是由上海电影学院的陈犀禾团队引进国内电影学术圈,并进行首次阐述。目前,这一学术概念已经运用到电影实践中,并且链接起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共同话语体系。因此,采用《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作为刊物名称,也是一种学术话语势力的表达。 未来作为“国家话语”和“中国梦”的理论梳理,可以深入到世界各个讲“华语”的地区和区域的电影文化实践活动。因此,本刊所涉猎的世界电影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电影理论的输出都是针对“华语电影”实践、史论研究也恰恰应对了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战略,联合国际学界,传播华语电影文化。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 创刊时间:2019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3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2171/J9
- 邮发代号:4-96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学者相册
(2-2)
建构一种理论批评的文化生产力
陈旭光[1,2,3]
(5-11)
审美的技术调适:计量范式下人工智能影像美学风格辨析
朱婧雯[1];朱萍慧[1]
(12-27)
性别感知视角下的“库里肖夫效应”研究
周达祎[1];黄昕亚[1];王宜文[1]
(28-39)
数字人文的困境:知道更多与确切知晓vs.永远一无所知
简·M.盖恩斯[1,2];艾怡然[3]
(40-56)
“上帝”掷骰子:AI影像的创生逻辑及悖论
王珂[1]
(57-66)
智能化时代的电影本体美学深度探赜
杨伟[1];张帆[2];甄海龙[2]
(67-75)
跨代对话:“上海电影学派”的代际联结与叙事流变
峻冰[1,2];周璇[3,2]
(76-85)
重构影像边疆:生成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万玛才旦与塔可夫斯基
沈鲁[1];王辰[1]
(86-97)
20世纪50—80年代戏曲电影动态造型的转译与美学重构
闫然[1]
(98-110)
物质性的弥散与图像在电影媒介中的反现实倾向
武岳东方[1];张晓峰[2]
(111-120)
导演剪影
(121-121)


